新零售急先锋盒马,預計在 6-12 個月內完成上市
文 / 王子威 @零售威觀察
近期,阿里巴巴動作不小。
5 月 18 日,阿里巴巴發布 2023 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的同時,宣布了雲智能集團將從阿里巴巴集團完全分拆獨立走向上市,菜鳥、盒馬將啟動上市計劃,其中盒馬上市預計在未來 6 到 12 個月內完成。
從 2015 年立項,到 2016 年 1 月在上海開出首店,盒馬到今天成立不過 8 年時間,卻用自己的方式講出了一系列故事,這一切背後還是非常值得復盤的。
【壹】成功的商業模式 + 明確的盈利前景#
從企業角度看,上市的首要要求就是成功的商業模式與明確的競爭優勢。
作為生鮮超市 + 餐飲模式的新零售業態的開創者,盒馬主要解決消費者對於 “吃” 的場景化需求,同時覆蓋日用高頻消費品類。
通過線下門店與線上 APP 相結合的經營模式,盒馬不僅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,其線下門店也實現 “倉店一體化”—— 既是消費者到店需求的履約中心,更是周邊 3 公里半徑內消費者到家需求的履約中心,這種前店後倉的模式從本質上提升了門店的能力和價值,也就解釋了為何盒馬門店的坪效可以是傳統零售商的 3-5 倍。
對於零售行業來說,人貨場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增長飛輪。
脫胎於阿里巴巴的盒馬,從第一天開始就擁有了對於消費者訴求的洞察能力,就是一個數據驅動的零售商,然後,盒馬將這種能力賦能商品和場景,這也正是盒馬獨特的競爭優勢。
在商品方面,盒馬精選 SKU,通過買手在全球採購,所以消費者在門店就會看到大量在其他零售商、電商平台沒見過的國內外商品。
事實上,這還僅僅是打造商品力的第一步,盒馬的門店中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自有品牌商品。
比如,盒馬將 “日頻” 的生鮮蔬果變成 “日日鮮” 品牌,看起來是加上了包裝,但是其背後是來到供應鏈上游,直接和原產地合作,建立 “盒馬村”。
“盒馬村” 根據盒馬的訂單進行生產,打通採銷一體,把農產品進行標準化、數字化、品牌化運營。
當下,盒馬已經在上游建立超過 150 個 “盒馬村”,在武漢和成都分別佈局供應鏈中心,把生鮮店倉網絡越織越密,為 “盒馬有機”、“樹上熟”、“盒田蝦” 等生鮮農產品自有品牌的成長,提供硬件支撐。
目前,盒馬在商品研發上始終保持著平均 30-45 天上市的速度,以及 97% 的自有品牌開發成功率,商品力可見一斑。對此,盒馬 CEO 侯毅也表示,“商品力是今天零售業唯一的核心競爭能力”。
盒馬在場景方面的探索和實踐更值得一提。如何將優質的商品賣得好?盒馬很早就明牌了,那就是將餐飲和零售進行結合。
早期的阿拉斯加帝王蟹,讓盒馬變成了網紅零售店,後來盒馬還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迭代:
2019 年,盒馬推出火鍋季,顧客買了菜品後可以在店裡直接涮火鍋。火鍋的進化在於,大部分火鍋涮品是盒馬鮮生的自有品牌,在消費者眼中是質高價廉,而在盒馬眼中就是高速周轉、高毛利以及高粘度,未來消費者即使沒有在店內涮火鍋,也會直接採購這些火鍋自有品牌回家做一頓火鍋大餐。
去年 6 月,盒馬還啟動了 “盒馬夜肆”,吸引顧客到店吃夜宵。這個模式再次與盒馬的商品能力強綁定,因為此次 “夜肆” 上主打的小龍蝦和精釀啤酒,正是盒馬近年來推出的自有品牌產品中,銷售表現好且與上游供應鏈協同性強的產品。
以做消費品的方法做零售,把商品力和場景結合,把賣場變為秀場、把商品變成名模 —— 這就是盒馬在 “場景” 上交出的獨特答卷。
“人貨場” 模型可以幫助我們觀察零售企業商業模式建立的過程,從結果看,成功的商業模式通常有兩大特徵,第一是別人無法複製你,第二是自己可以複製自己。
基於數據賦能的人貨場形成了盒馬的獨特競爭優勢,也就成為了競爭壁壘,按照巴菲特的觀點,這就是 “護城河”,也就是所謂的 “別人無法複製你”。
至於 “自己可以複製自己”,我們可以看到,過去 8 年時間,盒馬門店的數量一直處於淨增長狀態:截至 2022 年 3 月,全國共有自營門店 273 家。目前,盒馬已經在全國的 27 個城市擁有超過 300 家門店。
我們再來看財務數據,從阿里的財報推測,盒馬門店當下的 EBITA 應該是正的,侯毅在年初的內部信也基本印證了這個推測,他說,“盒馬鮮生的主營業態目前已經實現盈利”。
4 月份,侯毅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出,盒馬新零售的第一階段目標已經達成了三點。新零售的成功第一體現在 “商業模式的全面盈利”,且 “可持續盈利”,“新零售不是一個燒錢模式,是可持續盈利的模式”。
從規模上看,CCFA 數據顯示,2019 年盒馬鮮生銷售額已經達到 400 億元,位居國內零售商前十。
8 年時間跑通商業模式,實現 400 億以上的規模且盈利,以商品力為核心,數字化能力加持,盒馬在國內零售圈確屬異類,確實可以說是零售行業轉型的急先锋,更是新零售成功的標杆案例。
【贰】巨大的行業空間和增長潛力#
我們總說,大池塘才能養出大魚,零售就是個天花板極高的行業:
2022 年,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439,733 億元,其中商品零售 395,792 億元,餐飲收入 43,941 億元。哪怕只看糧油食品、飲料和日用品三大細分,市場規模都有 29,201 億元。
當下,零售行業正在經歷政策上的利好和市場環境的有利變化。由於疫情的影響,抓住經濟和民生就成為了當前最重要的任務。
零售行業是老百姓的剛需品消費領域之一,不僅是老百姓的菜籃子,更是就業的蓄水池。盒馬的 “線上 + 線下” 雙重模式創新和探索,不僅為零售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,也成為中國經濟疫後復甦的一個行業信號。
首先,盒馬鮮生所處的零售行業獲得了政策上的利好。政策方面,國家鼓勵和支持新零售企業的發展,推動傳統零售和電商之間的融合。隨著疫情的出現,政府也對零售行業採取積極的調控措施,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,鼓勵企業擴大消費內需,推動經濟恢復和穩定增長。
同時,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,政府也加大了對線上零售平台的支持力度,推廣智能零售、智慧商業等政策,進一步降低了運營成本並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。
其次,抓經濟和民生成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,零售行業作為一個具有剛需屬性的行業,顯然有望成為國家推動消費升級和促進經濟復甦的重點領域。因此,盒馬這類擁有技術創新和新零售創新優勢的企業,能夠更加精準地滿足消費者需求,滿足國家政策方向,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,成為促進消費創新的有力參與者。
在侯毅看來,新零售的成功關鍵在於用互聯網技術全面改造、升級了零售行業。
事實上,盒馬新零售的成功也是告訴整個市場,我們完全可以用技術對於傳統行業進行重構,讓互聯網的陽光照進行業的每一個角落:在提升客戶體驗的同時,降低成本、提升效率、強化周轉能力。
在盒馬成立的 8 年時光中,我們常常會看到侯毅在朋友圈中寫出自己對於新零售的思考和探索,隨著盒馬走入資本市場,未來將會有更多信息披露出來,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盒馬的方法論、更多的探索與思考:
正如美團王惠文的課程筆記、微信張小龍的 8 小時演講,這些內容是全行業都可以借鑒的寶藏,也許未來會激發新一輪的創業熱潮,而這些無疑不會對中國經濟復甦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。
【叁】為獨特買單#
在整個阿里生態中,盒馬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,因為它是唯一不依靠淘系流量的子公司,甚至,盒馬可以對整個生態的流量池進行反哺。
盒馬本是阿里孵化出的新零售項目,在創業過程中,盒馬其實是享受到了來自阿里生態的人才、資金、供應鏈等多方面 “隱性資產” 的支持,同時,又沒有背上傳統零售行業 “因為習慣於做二房東而難以轉型” 的 “隱性負債”,本質是一種高確定性、高能級創新型創業,它既解決了向新經濟轉型過程中的企業人才激勵問題,又解決了巨頭企業第二曲線創新的問題。
現在回想起來,當年盒馬堅持引導消費者在盒馬 APP 下單、支付,使用盒馬 APP,當時覺得 “何必如此”,現在不得不感慨 “原來如此”。
擁有自己的 APP 就相當於擁有了極富商業價值的流量陣地。線上 + 線下,這就是兩個寶貴的有自主權的消費者運營場,盒馬又持續地用自己的強大商品力來吸引用戶、留存用戶,形成一個線上 - 線下的良性循環,這也是盒馬在阿里生態系統乃至整個國內互聯網中比較獨特的存在。
值得一提的是,侯毅在今年 1 月表示,正在積極探索全網銷售和批發業務,讓盒馬有競爭力的自有品牌商品走出盒馬、全網銷售,讓盒馬的供應鏈公司成為盒馬另一個發展渠道。
顯而易見,未來盒馬將自己累積的能力對外開放,攜手供應商孵化出符合消費者真實需求的自有品牌,然後再將自有品牌對外開放,謀求更大發展。
從被阿里孵化,到可以自己孵化出新項目、品牌,相信不久的未來,盒馬孵化的這些品牌中也會出現上市公司。
【肆】結語#
通過這些分析,我們可以發現,盒馬已經通過自己的商業成功證明了新零售這種商業模式是正確的,也就是說,如果盒馬能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,那麼這就證明阿里確實有能力在淘系生態之外講出一個新的故事,故事也許不大,但是標誌性意味十足:
盒馬走向資本市場,不僅是盒馬自身的成功,對於母公司阿里來說,也會是其資本市場上的強心劑。
所以,阿里董事會選擇率先批准盒馬上市,還是非常懂市場的。
“
《零售威觀察》以全球視角,關注於新零售、新消費領域最新戰略、戰術與思考,對超級會員體系、國內外新零售案例有深入研究。平台創始人王子威,獨立零售分析師